8月28日晚间,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郑州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上半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郑州银行实现规模与质效同步提升,连续第二个财报季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27亿元。多项指标强势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定义了独特的“郑银速度”,在城商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阅读量:10645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背景下,交通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展现出国有大行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智慧。报告期内,交行资产总额达15.44万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不良贷款率降至1.28%,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9.56%。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交行以 "五篇大文章" 为核心,通过全牌照经营优势构建的跨领域生态体系,标志着其战略纵深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 阅读量:11377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18日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这份数据犹如一场全面的 “压力测试” 成绩单,直观展现了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运行态势与抗风险能力。从资产规模到信贷质量,从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到风险抵补实力,各维度指标均传递出丰富信息。
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43.7%;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比16.2%。
2025年8月17日,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同步发布的人事任免公告,引发金融市场高度关注。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决定,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王晖则任职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同样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王晖卸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职务;黄建军不再担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这一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引发了各界对背后深意的诸多揣测与思考。
近期,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关于完善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公告》,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激起高度关注。公告内容显示,交通银行将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完整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而这并非个例。连日来,交通银行包括云南省分行、山东省分行等多地的分支机构纷纷发布同类型公告。早在一个月之前,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也公告强调要强化相关工作。这一系列密集的行动,预示着数字人民币账户管理即将迎来 “大动作”。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5年下半年,银行业踏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赛道,在宏观经济波动、业务结构调整、监管要求升级等多重 “压力测试” 下,从业绩表现到业务布局,从储备管理到技术转型,各领域动态交织,勾勒出行业寻求突破的复杂图景。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 “财富启新程 湾区共潮生——2025财富合作伙伴论坛” 上的发言,为迷雾中的大财富管理行业亮起了一盏明灯。他的观点不仅体现了招商银行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更反映出其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明确方向,那就是以服务实体经济、客户需求、行业健康发展等为定盘星,构建可持续的大财富管理生态。
当银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深水期、同质化竞争的胶着期,浦发银行正以 "数智化" 战略为利刃,劈开传统金融的 "围城"。从2025年全行年中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到各分行落地的创新实践,这家诞生于浦东开发开放浪潮中的金融机构,正通过技术穿透、生态重构与服务下沉,重新定义商业银行的价值边界,打造一张具有破圈效应的金融名片。
2025年8月1日,北京农商银行致乡亲们的一封信,在密云等暴雨受灾地区引发广泛共鸣。这封饱含温度的公开信,不仅精准回应了受灾群众在金融服务上的迫切需求,更以务实举措彰显了地方金融机构与民众共渡难关的责任担当,成为特殊时期金融服务 "人民性" 的生动注脚。
当Wind(万得)将哈尔滨银行的ESG评级从BBB级升至A级时,这不仅是一个评级的变动,更是对一家区域银行以新发展理念重构金融服务逻辑的专业认可。在ESG成为全球投资决策重要依据的背景下,哈尔滨银行通过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的双轮驱动,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其2024年108亿元的绿色信贷余额创历史新高,一系列首创性金融产品的落地,更印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其经营血脉。
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何将金融活水精准导入地方发展的重点领域?蒙商银行以服务内蒙古 “五大任务” 为核心,交出了一份总额达501亿元的攻坚答卷。这份答卷不仅是信贷规模的简单叠加,更是通过战略锚定、产品创新与风险平衡,在生态保护、能源安全、农牧发展等领域实现的系统性破局,为城商行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在绿色金融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突破资源约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内蒙古银行与蒙草生态长达16年的合作实践,构建起一道独特的信贷 “绿色长城”,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从2009年首笔500万元信贷支持,到2025年累计放贷超50亿元,授信规模增长近千倍的跨越,不仅见证了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折射出区域银行深度参与生态治理的创新逻辑。